路透社3月4日报道称,香港《文汇报》周三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将提出两大新策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即对内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外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相关支持政策料在全国两会后陆续出台。
彭博社3月4日报道称,周四将近3000名人大代表将齐聚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时一些企业界代表可能会坐立不安。
外媒重点关注俞正声有关民主、反腐、香港问题的表述。对于俞正声称绝不照搬外国民主模式,有外媒称中国的政治体制影响到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美中两国在制度上与核心价值的基本差异是双方关系难以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原因。对于政协高官落马,外媒认为共产党选人用人,政协领导干部的配置存在问题,要反思的是如何防止“带病提拔”。
《欧洲时报》4日发表社论称,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的一年一度中国两会,3日正式在北京拉开帷幕。每年的两会,既是中国讨论发展的“一年之计”,也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内发展大势的“风向标”。
《联合早报》于泽远 3月4日报道称,“四个全面”正朝着被写进中共党章的方向前进,并可能作为习近平时代的理论标志,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之一。
《纽约时报》Alexandra Stevenson、Paul Mozur3月1日报道称,在中国,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告诉你一颗猕猴桃的全部故事。这颗猕猴桃生长在长江上游的繁茂山谷中,最后却在北京超市中装箱出售,而购物者只需要用手机快速扫码,就能对这一过程的全部信息一目了然。该手机功能还提供有猕猴桃生长所在农场的水土测试相关详细信息,旨在确保其全程无污染。
《联合早报》郑永年专栏3月3日刊文称,随着中国内部的改革和发展,外部崛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文章称,近年来,中国“走出去”的资本已经超越所吸引的资本。资本的“走出去”是中国外部崛起的经济基础。
《南华早报》3 月 3 日报道称,3月5日,李克强总理将在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上发表政府工作报告,预示中国经济的走向。 巴克内尔大学教授朱志群说道,今年,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增长将是领导人的首要目标。“快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如今中国需要聚焦增长质量。”
《外交学者》杂志网站3月3日发表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政府与行政管理系助理教授、德国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陈定定的分析文章称,2015年将成为习近平反腐运动取得决定性成功的一年。
《爱尔兰时报》记者Clifford Coonan 3月2日报道称,经济增长放缓、反腐运动、反恐立法、国企改革或将位居今年全国人大议程之首。
《联合早报》曾实3月1日报道称,21世纪网一案暴露出中国财经媒体存在的灰色经营现象,再度引发中国媒体人士对推进媒体体制改革、杜绝新闻寻租现象的反思。
《南华早报》记者Eric Ng 3月2日报道称,中国政府已在大陆重启电力部门改革,电网传输和配电相关收费的调整最终将加剧竞争,实力更强的发电商因此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联合早报》2月27日报道称,中国首部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二审稿前天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作出修订,将“思想”一词从定义中去除。
两会前,人民日报重磅推出《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度对“四个全面”论断进行全面梳理和权威定义, “四个全面”一时间飚升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高频词,迅速成为外媒对中国热议的焦点。
CNBC 记者Ansuya Harjani 2月27日报道称,在盖洛普2015年度世界事务民调中,12%的美国人在被问及他们眼中的美国头号敌人时的回答是中国。而在2014年时这一比例为20%,在所有被提及的国家中高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