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19日至23日将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也是今年中国外交的第一场重大行动,旨在巩固传统友好,加强互利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塑造中国中东事务新角色——习近平主席新年首访前瞻 “三个往访国都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访问三国对发展中国-中东关系有‘提纲挈领’之意。
唯有放到全球格局大背景下,才能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看得更加清楚。发展同中东国家务实合作的同时,中国也在为解决地区政治、安全等领域的棘手问题展开积极行动。沙特前国王阿卜杜拉曾动情地说:“中国是一个亲密友好的国家,因为她总是同真理与正义站在一起。
1月18日,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街头随处可见中沙两国国旗迎风飘扬。”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还是阿拉伯人编著的,作者是曾在中国学习过5年的沙特国王大学医院心脏外科医生曼苏布。
承继2015年中国外交的丰收成果,描绘2016年新蓝图,时值中国开启与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至23日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
习式外交”开创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推进了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开启了中国开放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外交也逐步从过去的“被动应对”发展到现在的“主动引领”,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而世界也越来越被博大精神的中国思想所折服。
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中东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习主席行前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提出中沙两国要携手做“四好伙伴”,为此次中东之行定下了基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16日在北京举行。倡议成立亚投行,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久久为功的精神,又要有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紧迫感。
争做服务基层的表率,不是心血来潮、临时抱佛脚,而应是一以贯之“跟着群众走”,毕其一生追求,与时俱进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