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九大趋势的联动性与推动力

编者按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涉及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方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应取消包括贷款在内的一切优惠,使之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英媒:安倍并非竞选胜利的真正赢家

真正的大赢家其实是奉行和平主义的日本公明党以及席位数增加了一倍多的日本共产党。后者目前拥有21席,这将使它可在日本国会提出法案,而其中多数法案(也许会规定议员要在国会大厅唱《国际歌》?)想必不会受到身为保守派的安倍的喜欢。就安倍最为重视的安保政策而言,公明党(该党拥有强大的佛教徒支持基础)赢得的席位同样令他感到担忧。“佛陀”并未公开表示支持修订日本和平宪法。

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破解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制约,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全面增强城市对农村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反“四风”温度不降 抓整改力度不减

前不久,记者遇到一位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司局级干部,聊到教育实践活动,他很感慨:“真是很有成效。12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

科学民主打造“阳光立法”

法治的逻辑起点在立法,生命力和特色则在于实践。科学和民主是贯穿我国立法始终的两条红线,互为表里,不可偏废  日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从一部良法诞生和施行的过程来看,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离不开立法规划的科学设计、立法内容的广泛调研、立法程序的合理设计、立法过程的民众参与,等等。

法治力量 深入人心

今年以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共通过了11部法律,其中修改10部,新制定1部  12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航道法、食品安全法、立法法、广告法等7部法律的起草与修改被列入审议议程。

2014,蹄疾步稳“改革年”

财税改革重磅推出,价格改革稳步前行,国企改革全面提速,金融改革拉开大幕,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坚冰,司法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眼于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头戏”,改革发动攻坚战。

透视九大新常态 谋划明年新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的判断,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关于新常态一系列讲话的系统总结,也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向作了精确定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直接表象,是经济增速开始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

15年“澳门故事”昭示“人心齐,泰山移”

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祖国南海之滨的澳门考察访问。网友们纷纷认为,一国两制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基本前提,对于港澳同胞来说,团结一致、和谐发展,才是民心所向、国之所需。

[不得不说·追问]手术室合影为啥引发轩然大波?

昨日,网友爆料的图片中多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台旁合影,还有人摆出V手势。 从“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被热炒,到西安市卫生部门成立调查组专查此事,再到相关医护人员处理结果公布,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

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的宪法实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宪政模式。事实上,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树立宪法权威,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才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为何越来越重视周边外交

1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结束本年内最后一次出访回到北京。中国在把握周边发展大局的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合作倡议。中国周边外交在推动地区发展、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对周边的辐射力和作用力将不断扩大。

中国移民获赔6200万美元刺激了谁

原标题:中国移民获赔6200万美元刺激了谁  又拉仇恨了。网友的羡慕嫉妒恨,显然不是冲着中国移民林先生来的,而是冲着身处的劳动保护环境、赔偿的标准以及法治的监管程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