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引擎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支点,体现在十八大以来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之中。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问题导向为思想引擎,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正视问题的清醒性、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抓好抓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

“看空”中国毫无依据(人民论坛)

“中国经济正在走向硬着陆,并且会加剧全球通货紧缩。更要看到,随着收入增长,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中高端消费增长强劲,这也是中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索罗斯先生有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

农业供给侧改革在路上(政策解读·关注一号文件①)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品质,就是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培育品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

习近平治国理政四大特征

今天,学习小组头条推荐周新民谈“习近平治国理政秘笈”系列文章之三,《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直接道出了治国理政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的真谛。

这三年习近平立下的军令状

在落实“军令状”的过程中,人民会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在完成“军令状”的时刻,人民会有更多“获得感”。在落实“军令状”的过程中,人民会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在完成“军令状”的时刻,人民会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治国理政新实践)——十八大以来民生改革新实践新举措新成果综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察细微处、关枝叶情,一系列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改革事项稳步推进。其中,强调覆盖全体人民、谋求全方位改善、实现全民共享的这条主线分外鲜明:  ——守底线、强基础,民生改革坚持全覆盖。

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新发展(社论)

“一号文件”为“三农”发展规划了新蓝图,我们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新贡献。

中国创新力远超世界估计(感言)

我们发现,中国做得最好的是聚焦顾客和效率驱动的创新。在剩下的两种创新模型里——基于工程的创新和基于科学的创新,中国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中国在创新能力上越来越多的成功,不仅有助于保证中国经济在正确轨道上增长,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命运共同体” 从倡议走向实践的这三年

经过八百多个日夜的筹备,拥有57名“乘客”的价值千亿美元的亚投行“豪华大巴”正式起航。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更是强调,“巴黎协定”是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并就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提出三点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