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人纪连海和教育专家曾天山做客《网络名人与专家“对话1+1”》栏目,畅谈教育改革。主持人:纪老师您也说说,在中学教这么多年,今年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改变,就是未来取消文理分科。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向好之势,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的面貌,在世界上堪称一枝独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总是令世界惊叹,甚至让西方一些高度抽象的经济理论难以解释。
法治关乎过去,是对所有的成果各个方面的总结和保护;关乎当下社会秩序,是基本维护的保证;更关乎未来,一个稳定的法治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信心,未来才会有更多的踏实感,所以法治对中国的意义非常重大。
把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列入今年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范围,受到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于此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离不开反腐败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反腐败国家立法构筑起权力笼子,有权才能真正“不敢”任性。
3月9日,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也是总书记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寄语。
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其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际,民生问题甚至已经成为了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
新常态,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而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机遇、新天地。引领新常态,就要为政府列出必要的“正面清单”,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为企业列出负面清单,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
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能够让人处之其中备感神清气爽、倍觉生活之美;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则可让人直接“触摸”到朗朗正气、切实感受到公平公正,从中汲取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依靠“强刺激”拉动经济增长,定向调控将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坚实的基础。
还是要以改革开路,靠法治建设,维护公民权益;靠政府转型,健全公共服务;靠制度创新,重构利益格局。毋庸讳言,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民生保障诉求将随之上升,社会稳定压力也会因此加大。
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与吉林代表团代表共商国是。综合总书记在四个代表团上的四次讲话内容,全面小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战略已不同程度的一一呈现。
8日上午,王毅外长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外记者问答。这一回答,既阐释出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坚定立场,也有力回应了中国谋求地缘利益的居心叵测质疑之声。
3月5日下午,习大大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海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习大大的到来引得全体代表们致以热烈的掌声。习大大要求上海不能在现有成绩面前“任性骄傲”,而是要起到“排头兵”的模范作用。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依靠“强刺激”拉动经济增长,定向调控将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