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两会期间多次提希望中国企业走出去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及愿意看到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中国的公民到国外去创业。其实,这不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首次提希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李克强总理记者会释放十大信号

3月15日上午,两会迎来最后的“压轴大戏”,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会面,回答大家的问题。在记者招待会中,克强总理透露了不少“干货”。

“马上就办” 中国梦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战略指引。蓝图已经绘就、唯有将习总书记一直倡导的“马上就办”的精神贯彻落实于前进征途中的方方面面,梦想方能照进现实。

学“习”路上,世界瞩目

2015年中国两会正在世界的瞩目下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着,此次两会在广大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让世界各国时刻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无论是两会报告还是领导人在分组讨论时的讲话,都给外界释放出多重信号。

张维为、李熙玉:今天的中国由政治家领导,而非政客

【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维为教授与韩国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教授于2014年11月1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就中国政治和民主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习近平“一诺千金”为领导干部加码

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其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际,民生问题甚至已经成为了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

接住总理手中的改革清单

接过李克强总理手中的改革清单,强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没有一块不是硬骨头、没有一片不是险滩。改革清单,不仅是一道考题,更是一道命题,它考验的是各地政府依法行政、主动作为的本领,更是给予各级领导干部创新服务、开辟新天地的舞台。

两会评论:把两会的良好会风带回去

2015年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六:《政府工作报告》宏微之处尽显人民心血与汗水 2015年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五:全国两会“素颜”亮相 “洗尽铅华”收获民心 2015年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二:当“节俭不扰民”成为了两会的“新注释”

外媒观察:中国经济新常态值得欢迎

李克强总理不出意外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新常态”一词。英国《金融时报》3月5日报道:李克强总理再次在年度增长目标中加入“左右”一词,标志着中国在实现增长目标上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

打造方便政府 为创新松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从未像现在这般炙手可热。与其一同进入公众视野的“创客”,也成为整片神州大地的关注焦点。全民创新意识已萌发、社会创新理念正当行,值此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中国政府正为创新成为驱动中国发展的不熄引擎打开方便之门。

立法法升级,有助于防范有权就任性

今年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便是“有法可依”,那如何做好立法工作,无疑极为关键。简而言之,给“立法法”打“升级补丁”,就是划定了红线、亮出了红牌,有助于防范一些领导干部“有权就任性”的行为,其积极价值值得期待。

“代表肚里油水少了” 期待成为新常态

代表委员们在清新的会风下开会,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参政议政,承载着老百姓的几多期盼,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期待勤俭节约的新会风和求真务实的好作风成为“新常态。透过两会会风,可以折射出我国的政治生态正在朝“山清水秀”的目标迈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将越来越清晰。

"四个全面"是韬略、睿智、勇气和信心的彰显

作者:兰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导 王学俭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兴旺发达、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

立法法修改,为权力越位设置篱笆

而本次立法法修正案,最受关注的焦点莫过于确立“税收法定”以及“规范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权限”。立法程序的严格化为权利减损作出了法治布防,而立法程序的民主化更确保了这种布防不沦为稻草人。

“朋友圈”越来越大下的中国外交

本文作者洪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新闻报》总编辑,高级记者,央视、央广及多家地方媒体的特约评论员、观察员。像过去的2014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中国领导人不仅多次出访,而且也在中国欢迎各国贵宾,留下许多经典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