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磅礴力量统领经济工作大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采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行动:一要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以形成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磅礴力量。

消费贡献率何以创十五年新高

临近年关,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活力十足。扩大消费需求是系统工程,既包括扩大需求层面的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意愿,也包括创新提高供给层面的商品及服务供给水平、消费环境等。

“唱衰”中国只是自欺欺人(人民论坛)

“唱衰”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次次落空的预言,宣告唱衰中国的论调注定要破产。毋庸讳言,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有它的难题,中国正努力以自己的方式破解这些难题。总之,无论中国怎么做,他们总会找到唱衰的理由,只是这些理由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未必真信。

消费贡献率何以创十五年新高

临近年关,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活力十足。扩大消费需求是系统工程,既包括扩大需求层面的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意愿,也包括创新提高供给层面的商品及服务供给水平、消费环境等。

回思2015,金融市场三大关键词

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多年以来少有的巨大变化,将成为中国金融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并将留下长远的记忆。2015年中国金融国际化最重要的标志是,11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一揽子货币,而且其权重跃升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货币。

财政的钱从哪儿来、往哪儿花

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同口径增长5.8%,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低于年初预算目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中央非税收入6997亿元,增长57%,同口径增长50.3%;地方非税收入20328亿元,增长21.5%,同口径增长1.3%。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彰显对餐桌污染“零容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履行好保障食品安全这份神圣的政治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中国将成最大商务旅游市场

李金早在旅游工作会上表示,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今年中国将积极开展旅游主题外交。李金早在旅游工作会上表示,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今年中国将积极开展旅游主题外交。

网络评分应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

近日,多部网剧因“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被管理部门勒令下架。收视率数据的造假,网络评分背后的种种“猫腻”,更提醒我们,建立权威、客观、科学的影视剧评价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补齐生态短板 强化绿色发展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据调查,目前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约5000万亩,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吨,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公顷,这些都在污染着土壤。

细数“国家账本”新变化

1月29日,财政部网站公布2015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明确新增债券资金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坚决杜绝用于楼堂馆所等中央明令禁止的项目支出。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治国理政新实践)

高铁飞驰、天河运转,创新缔造中国速度。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全面理性观察经济形势

2015年,中国GDP全年增长6.9%,这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指标。进一步观察还可发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为逆势中增长的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撑。

补齐“三农”短板 决胜全面小康(政策解读·关注一号文件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是短板。尽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一号文件还给出了两个新思路。一号文件强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江向阳:认识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树立中长期发展信心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变化,也意味着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对新常态和供给侧的改革的了解,有利于摆脱“速度焦虑”,也有利于树立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