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一系列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稳步向前发展,中国的网络大国地位随之愈加稳固。
1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对沙特、埃及和伊朗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沙特《阿拉伯新闻报》高级编辑阿卜杜·哈南对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意义深远,对推动沙中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习近平主席1月19日至23日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时,人们的目光又一次投向这个问题。“习近平主席演讲赢得这么多掌声,同中国在中东事务上秉持公正态度、与阿拉伯国家保持深厚兄弟情谊密不可分。
正是因为不断给各国以至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增添希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才得以收获越来越多的认可和信赖 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3国的国事访问圆满结束。
这是习主席首次访问伊朗,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4年再次访伊,也是伊核问题最终协议达成、国际社会宣布解除对伊制裁后的首位外国元首来访。
2016年1月21日,英国主流大报《每日电讯报》纸质版和网络版分别刊登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题为《中国将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署名文章。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月2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为中东和平与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将继续毫不动摇支持中东、阿拉伯国家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反对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宗教的歧视和偏见。
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强调中阿两个民族彼此真诚相待,这份信任牢不可破。一年半时间过去,“1+2+3”合作在中东“朋友圈”开花结果:中国同8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6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7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
随着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沙特、埃及和伊朗,中国和中东国家关系又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在中东能源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海外利益。
近年来,在国外“唱衰”中国的各种声浪中,所谓“人口红利消失”无疑是一个较具学术迷惑性的观点。从供给端来看,首先,国际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人均收入即将跨入1万美元前后,其国民经济仍主要靠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驱动。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表示,改革最大的特点是全面改革。除了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习总书记还要求我们长“千里眼”,看得更长远。注:诸侯经济”是指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严重存在的各个地方一味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全局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一些错误做法。
习近平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专家点评】“啃硬骨头、涉险滩”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具备有利条件,具备实践基础,具备理论准备,也具备良好氛围,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
【专家点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保障和加强制度与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意思是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要保障和加强制度与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