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增长。

“十三五”时期和“十三五”规划的历史价值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描绘了蓝图,也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决胜阶段。“十三五”时期和规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占有关键的历史地位。

国平:超越千年梦想的历史性决策

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到2020年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李克强总理力挺“RCEP”背后有何深意?

【导读】李克强总理出席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出力争2016年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经济之声:目前,中韩已经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中国与东盟关于自贸区升级的谈判也已经全面结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稳步推进中。

【图解天下】中国-中东欧:“16+1合作”站上新起点

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将于11月24号至25号在苏州举行。会晤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北京集体会见与会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该会议,中国外交部表示,力争将此次会议打造成“16+1合作”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中欧整体关系注入新能量。

中国开放包容发展理念助益亚太一体化进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推进区域一体化等建议。林清兴说,中国致力推进的改革,如推动增长模式向消费主导转变,将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保持繁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根本途径。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再次重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出发,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又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既强调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又注重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中国与东盟:深化互信 对接发展

李克强总理的吉隆坡之行是与东盟“深化互信、对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从中国外交看百年国运

今年,中国领导人特别忙。此次李克强东亚之行,参加“三会”并访问大马,为东亚的发展和安全提出中国方案。世界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经济寒冬,中国一马当先舍我其谁,建一带一路,创亚投行,构建全球梦想。

中国纪检监察报:最好的提醒是自省

不少因违纪被处分的党员干部都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党组织早一点跟我谈话、早一点提醒我、早一点拉住我不往前走,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当前,确实有一些党员干部对组织提醒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把提醒看成挑小毛病、挑小刺,甚至觉得组织“多管闲事”。

中国-东盟关系:相亲相近、携手前行

内容摘要:11月 20-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18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第18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10届东亚峰会,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关键词:东盟关系;吉隆坡;李克强;国际关系;马来西亚;国际社会;领导人会议;东亚合作;相亲;

G20峰会中国决心:反腐零容忍

据新华社报道,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而在16日第二阶段的会议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并在会上介绍明年峰会总体思路和设想。

中国应如何引导G20未来走向?

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引起各国高度关注。而2016年的G20峰会也将在杭州举办,按照媒体的说法,“G20峰会的中国色彩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