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做客新华访谈2015全国两会特别节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发展新亮点。两个“中高”、两个引擎非常重要,通过这两个引擎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
” 中科大进一步发展“非摧毁性的测量技术”,从而首次让一个光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两项信息能同时传送。”审稿专家认为实验“绝对新颖、重要,处于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领域的最前沿,可认为是一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一面聆听,一面对照,去年政府作出的承诺已经基本兑现,充分表明在努力克服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应该建立一个政府工作报告的督导机制,包括国务院各部委,政府工作报告出去后要有交代。
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给青年人在选择人生线条中多谋一种思维、多担一份责任,多一份人生磨练。(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
针对媒体质疑上调燃油税是否“随意”的问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日说,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是有时间表的,我们在时间表的框架之下依法开展工作,并不是随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根本保障。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统筹抓好各方面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保持边防海防空防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发展不能这么任性了”,这一新颖、接地气的说法引爆舆论。同一天,李克强总理亲自加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金句“有权不可任性”风靡全国。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7%的经济增长有信心 迟福林: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很大。中国经济要想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一方面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这是转型升级和行稳致远的重要方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如果说“乘法”,是一种政府改革后的“化学反应”,那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多的其实是一些直来直去的减法和加法。
正如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这些实实在在的努力都是在完善医疗保障网,向更高水平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