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这个主题从2011年起已经延续了5年。新华网“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彭丽媛情系“红丝带”》,一起细数习近平夫妇为防治艾滋病工作所做的贡献。
新加坡《海峡时报》则称,非洲专家正满怀信心地期待中国新的贷款、贸易协定和投资,帮助建设非洲大陆。《先驱报》援引分析人士观点称,展示中国对非洲大陆的重视和继续打造“双赢”关系,将成为习主席此行焦点。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充分表明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法国办好巴黎大会的有力支持,将为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作出中国贡献。中国承诺、中国决心、中国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也为全球气候谈判注入了最坚定的支持力量。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全面阐释中国对于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和意见。巴黎大会应该摒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
11月30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在接受记者采访。王芳/摄 中国网12月1日讯 (记者 王芳)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中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
11月30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中国谈判代表巢清尘在巴黎气候大会会场“中国角”接受记者采访。” 苏伟表示,中国本着务实、负责任的态度来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我们的贡献。
11月29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并在会上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新华社发) 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不仅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应尽的国际义务,更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从中国的实践来看,科技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探索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中国与非洲近60多年来的友好交往和“全天候朋友”般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关系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继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非后,李克强总理2014年5月访问了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四国,并访问非盟总部。
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 不过,与发达国家对碳减排的消极态度相比,中国却始终以一种自主意识积极践行着绿色、减排大国责任。
新华社记者周磊摄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今天在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召开。“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中国对气候问题的责任担当。”能源基金会总裁艾瑞克·海茨表示,巴黎气候大会对于中国或者整个全球环境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件。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2月1日至2日对津巴布韦进行国事访问。中津关系的友好发展,中津互利合作的巨大成功,是中国与非洲各国友谊与合作的一个缩影。津巴布韦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创始人约翰逊说,中国挺身而出帮助津巴布韦反制裁,坚持以非洲的方式处理非洲事务的态度,得到了不少非洲国家的尊重。
应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法比尤斯邀请,习主席11月29日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行动推行节能减排,提出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推动气候治理国际合作,这都体现了中国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