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协商:中国协商民主的闪亮名片

“回味无穷”,谈到去年参加的一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一向以理性著称的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用了这个颇有些感性的词。给这些政协委员打下难忘、紧张甚至回味无穷烙印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一种全新的协商形式,第一次召开的时间是2013年10月22日。

舆论场已形成多元治理良性机制

网民对于各项网络治理行动总体表示关注,百度以“网络治理”为关键词的相关搜索结果有近50万条,新浪微博相关帖文近350万条。不同社会学、人口学背景的网民对各项网络治理行动的支持度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别。

道路正确中国幸甚人民幸甚

反观中国,我们强力推进改革,大力调整结构,着力改善民生,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步进入“新常态”。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指引,不仅进一步夯实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进一步廓清了迷雾,让中国航船乘风破浪。

用人民的获得感检验改革含金量

全面深化改革迈入关键之年,各项改革任务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全国政协委员潘刚认为,农业产业升级,要着眼小微企业、农户与龙头企业的互补互动,真正达到普惠的效果。谈及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化改革,刘迎龙委员提出,我国医疗资源的突出问题是人员分布不均。

“务实协商,不流于形式”——政协开幕会侧记

“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履行职能,做到协商民主有新加强,民主监督有新举措,制度建设有新进展,增进团结有新作为,履职能力有新提高”……  身着佤族特有的盛装,来自云南普洱市的魏艺红委员再次来到熟悉的人民大会堂。

人民网特别策划:最强大脑之赶考两会

手机扫描二维码参与游戏。(责编:田雪、付龙)

2014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回眸

—2014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回眸  2014年,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史册里,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引领改革,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加大监督力度,为改革保驾护航。

平稳健康发展的大逻辑——代表委员谈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阶段,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委员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也有人将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

“四个全面”让中国梦更加明晰

程冠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开启现代化治理新境界

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公众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真诚拥护,对移除法治行进道路上砾石的热切期待,对扫清法治实施过程中浊气的强烈吁请。与此同时,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不仅为全面依法治国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人们看到了法治走上“快车道”的光明前景。

共同谱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篇章

当此之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宏图大展,经济新常态轮廓日趋清晰,社会各界对国家未来高度关注,对本次会议充满期待。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起点,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愈发切近,路径更加清晰,举措更为明确。

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是长远的战略谋划、现实的紧迫需要,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把握好“四个全面”的结合点、平衡点、着力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改革与法治等重大关系,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忠诚和智慧的又一次考验。

构筑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十二五”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当厚重的历史坐标与轻盈的时间坐标在这个春天悄然重叠,带来的将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塑造的将是一个不平凡的两会。

习近平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2015年2月13日至16日)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7日)

“四个全面”绘就民族复兴宏伟蓝图

通过从严治党,使党的肌体更健康、领导能力更强,使社会风气更清新,各项改革才能顺利推进,依法治国才能取得真正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