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话两会4】 中国经济:稳步而高质量的发展

2015年,中国的经济实现了6.9%的增速,相较于2014年的7.3%,创下了25年来最慢经济增长速度的记录。 服务业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积极发展轨道,极大限度地遏制了对能源消耗工业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平:中国经济唱不衰

一直以来,“唱衰”中国经济是海外一些媒体和势力的“家常菜”。面对新一轮“唱衰”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丰硕的成果、扎实的数据、开阔的视野,向世界表明,中国经济唱不衰。

国平:中国经济为什么底气十足

中国经济的底气,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内生性的发展潜力,来自于亿万中国人民为追求中国梦,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中国经济的底气,尤在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全局和未来趋势的娴熟驾驭,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把握。

数说国家“账本”五大看点——2016年预算草案报告解读

“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其中做好职工安置又是关键之举。“专项奖补资金一旦落实到位,煤炭、钢铁领域的去产能工作最难点将有望破冰,人员安置工作将快速推进。

解读预算报告:改革破冰前行 政策精准发力

3月5日,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扩大的赤字,在适当增加必要财政支出的同时,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韩方明:直面敏感问题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大国,必然担负更多的责任,亦要面对更多的批评,这是宿命。面对外界的批评,中国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中重要一环就是敢于直面敏感问题。

【专家学者话两会】建立“亲”“清”政商关系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在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全国两会地方谈】秦平:在绿色发展中聆听美丽中国的“心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生活更美好: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怎么看】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怎么干】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代表:纲要草案提出的这些环保指标,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必须跳几下才能够上。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用好“两只手”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点赞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

伟大时代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理论的不断升华。以经济学两大基本概念为前提,需求与供给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也分别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

总书记“三气论”寄语上海激励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的讲话,是对上海发展的寄语,也是对全国发展的激励。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是所有的改革者必须具备的“三气”素质,“三气”聚合,才能升华出改革的大气,开拓出改革的一片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