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动能新经济:这三年,中国经济为何棒棒哒?

3月16日,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审议通过了 “十三五” 规划纲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了宏伟蓝图。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新理念、新蓝图、新动能,新经济催生新的增长点,令世界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新华网评:始终把理想信念挺在前面

理想信念教育是提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把理想信念挺在前面,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正确立身、主动立业、正派立人。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腐化,在行为上放纵,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这都反映了理想信念的缺失。

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让“十三五”落地见效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十三五”开局起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历史节点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进入“十三五”,意味着我国站在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历史阶段,历史的重任光荣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用信仰守护我们的时代

信仰很玄妙,有着引领无数人坚定信念走下去的强大力量。共产主义被误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恰恰在于某些人内心的偏见,罔顾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青年需要做的,是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中国现阶段的发展。

尊重人才方能赢得发展主动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生物、能源、航天、通讯等领域技术发展迅猛,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取发展的主动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党管人才原则,提升到党管干部的高度。

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决胜全面小康决策部署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六个团组的审议讨论,发表了一系列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催人奋进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满怀信心决胜全面小康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首先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期待两会“获得感”从梦想照进现实

“获得感”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能够精准地概括这一时期人民群众跟随国家发展所得的“收获感”。在两会召开前,新华网调查结果就显示“养老保险”、“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空气质量”、“反腐倡廉”、“住房保障”、“医疗保险”都成了群众关注的两会热点。

“法”时代给力“善”时代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伦理“站得不高”,慈善事业自然“望得不远”,不少时候处于原地踏步,或低水平循环,并且稍不注意就会被卷入“深渊”。

让中国梦如朝阳般灿烂

昨天,2016年全国两会顺利闭幕,盛会聚散总有时,但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十三五”大幕已经开启,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2016年两会已经落下帷幕,最大共识已经凝聚,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士气正高昂。

新加坡专家高度评价中国两会:中国挑起双重重担

中国两会越来越具有国际意义,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政治议程。国际方面比较良好的因素是,与中国贸易往来、与中国经济共存共荣,都是很多国家所欢迎的,它们希望与中国有更深程度的经贸往来。

刘忠友:用《慈善法》的温度捂热“善时代”

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以2636张赞成票,131张反对票,83张弃权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主席令,《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青平:总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儿

3月16日,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出席了中外媒体记者招待会,在回答新华社记者中国经济会不会一路下滑,甚至击穿6.5%这条线,不仅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还会拖累世界经济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微笑并自信地回答:那是不可能的。之后,他又谈到中国经济信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创造力,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奋力谱写“十三五”发展新篇章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由此,中国正式踏上“十三五”发展的历史新征程。

【专家学者话两会】闯难关、跃高原: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有保证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从容地用诗意的语言答道,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