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11月20日中午乘专机离京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启高强度高效率的外交之行。在讲话中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勇往直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中国道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既坚持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明确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
作为东亚最重要的国家,中国非常自然应该在东亚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应利用既有的东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平台,并可根据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创设新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推进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夯实东亚经济发展与和平稳定的基础。应积极参与东亚地区危机管控机制建设,塑造东亚和平稳定的国际制度环境。
我们对于中国道路的自信,既源于中国道路与中国国情的高度相符,也源于中国道路与时代发展潮流的完全契合。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性问题作出了更加深入全面的阐述。
应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1月20日至23日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十八次中国-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领导人会议和第十届东亚峰会,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在东盟共同体建成之际,李克强总理此次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对深化中国与东盟关系、推动东亚地区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克强总理20日中午乘专机离京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启高强度高效率的外交之行。以此为缩影,近年来中国一直在以经贸合作为基石、以互惠互利为准则,推动与周边国家间的真诚务实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
11月19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面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困境,中国身先开出“中国良方”,为世界经济繁荣增长提供了“中国智慧”,必将对全球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繁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1月19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面对二十国集团其他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信心之源—— 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
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 共促亚太繁荣》的主旨演讲。(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徐秀军 漫画作者王东杰)
中国公民樊京辉被“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残忍杀害,令人震惊。在反恐方面,不仅国和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所有国家、整个人类都要结成命运共同体,价值捍卫体、反恐打击体。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
APEC是1989年成立的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21个成员经济体的总人口达到28亿,经济总量占到世界的57%,贸易总量占47%,自成立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对成员经济体之间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4年11月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带来的热议话题“APEC蓝”,似乎仍未从公众的视线里完全抽离,2015年的APEC会议已如期而至。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唯有让改革和创新两只手一起发力,方能拧动亚太经济的阀门、释放强大动力。
在全球经济增长失速时期,“包容性”尤为重要,亚太各国发展速度不一,更应该互帮互助,共度难关。